國際學校費用介紹。新浪網今年5月公布的《國際學校家長群體分析及擇校行為報告》中顯示:國際學校家庭 50% 年收入超過100萬人民幣。
上海國際學校網介紹對于這樣的家長群體貌似不用談教育花費問題了?但百度公布的資料顯示:網友針對國際學校相關檢索的大數據中 “學費” 是二大熱度關鍵詞,僅次于“課程設置” ??梢?,盡管沒人談,但不等于不重要。
不論遠赴重洋去追求“別人的教育”,還是在國內就讀國際課程學校,家長對于孩子個性化的關注和培養,無疑是教育中的奢侈品。毫無疑問,這是一條相對昂貴的道路。
中國的民辦學校以學費為成本來源,用于支付房屋租金和折舊、教師和行政人員工資、圖書資料、儀器設備、水電費用等等。盡管當下的國際學校多數定位非盈利范疇,但為了保持正常運營,根據辦學成本調整學費標準也是國際慣例。
看數據,國內的國際課程學校收費已經迫近受小留學生歡迎的美國私立學校的標準。美國高品質走讀私立學校一般收費在3-4萬美元,寄宿制學校6萬美元左右。
不同的是美國私校運營經費主要是捐款而不是學費收入。校友、在校生家長和社會捐款是美國私立學校的主要經濟來源。中國家長迷信的學校排名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學校當年度募款金額。
不少小留學生家長征求過李老師意見-收到美國中學的募捐信,要不要捐款?為什么募捐而不是直接增加學費標準。這就是美國私立教育領域的捐贈文化(fund raising),相信您看過中國畢業生張磊向耶魯捐款888萬美元的新聞。
相對發展百年的西方私立教育,中國的民辦教育剛剛起步。教育是投資還是消費?性價比值不值?需要您來獨立思考。
家長錢包厚度將決定孩子較優程度嗎?真的是-我奮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嗎?
一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我家里沒錢,得叫閨女考全額獎學金!”
砸鍋賣鐵供孩子念書是我反對的一件事兒。讓孩子接受國際教育之所以叫非主流成長,是因為這是一條不歸路,它的終方向指向留學海外。
而留學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高收入家庭的選擇。這點不能不世俗地談錢,沒錢的話送孩子出國絕對不是什么好事兒。當然,出國前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金錢觀比叫孩子托福、雅思拿高分重要的多。
親自接待過的一位,機場送行人群坐滿了一中巴,問怎么這么多人送行,家長說是整個家族湊錢送孩子出國讀高中的,兒子承載了家族的希望,結果才讀了幾個月,男生就因為多次違反校紀被外國學校開回來了。對于開除的國際生,大把的學費人家還不退。
“我家里沒錢,得叫閨女考全額獎學金!”類似的話可沒少聽見。不說從現在中國學生不到1%的拿獎比例看,這個想法是不是現實,這個必須要拿全獎留學的孩子得背負多大的心理壓力呀,不允許失敗,那學習的過程還會有快樂嗎?還是那句話:別攀比,子女教育量入為出。
和海外留學比,國內就讀國際學校的花費也并不是小數目。必須說周圍讀公辦學校的確實也沒少花錢,君不見4平米135萬的學區房嗎?熱門文章海淀拼娃里描述的兩個孩子一年40萬的補習班費用。
隨著教育公平化改革的深入,多校劃片等等,巨款投資學區房會不會接到的是后一棒, 不好評價。相對動輒千萬的學區房投入,國際學校的花費可謂經濟。從數據上看,大概念的北京地區國際學校-學費標準是10-27萬人民幣/年;一次性的建校費標準0-14萬,當然收14萬確實是太高了。
寄宿制學校額外收取的住宿費5-10萬/年。除此之外教材、活動、校服、校車、午餐...往往是額外收取的。部分民辦國際高中或者公辦出國班還會額外收取金額不菲的大學申請服務費和出國考試培訓費。
從80年代北京地區出現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至今,國際學校的收費標準漲幅并不算太大。這是因為國際學校的主要生源是靠“大單” ,即與駐華使館和商社簽訂員工子女入學協議。公辦學校之前管此類生源叫“共建生” ,所以對很多在京生活的外國家庭來說,學校不是他們自己選的,學費也不是家長出的,是由家長就職單位統一支付的。
也因為企業經營的壓力,確實看到很多的跨國企業降低了駐在員子女教育經費的報銷標準。不少企業從100%變成70%、80%報銷。原本學費高低對外籍家庭并不重要,因為不用家長自己掏腰包。而現在學費標準對于外籍家庭來說也變得日趨重要了。
而自費念書的中國籍家庭則必須考慮性價比了,學費是學校唯一的收入來源,對于校園設施的投入則要靠家長交學費來彌補的,越靠近市區、校園條件越好的學費會越貴。
飛速發展的經濟和不斷壯大的中產群體使得不少中國家長底氣十足。很多家長覺得收費越高的學??隙ㄔ胶?,大草坪、游泳館、豪華會客室看著就舒服,所以多收十幾萬一年也平衡。
但個人覺得普通中產家庭多交十萬塊買一個豪華校園,不如少花十萬一年買個好軟件實際,美國知名的56號教室在貧民區,硬件和環境很糟糕,但是能培養出美國棒的學生,念書還是軟實力更重要。
除了學費之外的成本您想過嗎?
前面介紹了必要的開支,往往家長們也只關注到了學費的高低。然而從實際看,對多數家庭來說,學費都遠遠不是大頭兒。為了孩子上學換房子辭工作,出行成本的增加……我認識一位媽媽,本來是廣東的大學老師,為了孩子念書,辭了工作帶著孩子跑到北京,在我們學校附近租房子。媽媽全職陪讀,孩子爸爸一個人在廣東工作,假期一家人才能團聚。家庭付出的這些成本肯定會遠超學費的付出。
不管選公辦、民辦、主流或者非主流學校,都算一下經濟賬吧。本人作為家長為了孩子讀名牌的幼兒園已經平常一個家,周末一個家跑了好幾年了,生活質量大幅度下降,生活成本攀升。為了就近上小學也考慮過換房子,咨詢了中介,一買一賣就80萬環節費用花出去了,改買為租吧,學校周邊像樣的兩居都1萬多一個月租金了。
經過幾年的折騰,現在明白了:盡量不要為了子女上學而過分降低生活質量和放棄太多自己的生活。就近入學依舊應該是選擇學校的重要元素。
國際化視野也需要金錢支撐
進國際學校先念著,走哪說哪真心不成。國內十幾二十萬一年的學費付得起,出國留學才是大頭兒呢。 美國排名前100的大學,學年費用在6萬美元以下的已經徹底沒有了。海外的私立中學就更別提了,除了越來越夸張的費用外,定期您還會收到給海外中學捐款的邀請書。
當然,進國際學校念書,出國活動是少不了的。國際化的視野不是光喊喊口號就可以擁有的。海外游歷、浸入式體驗是教學的一部分,體驗使學習不再是僅僅限于認知、理性范疇,而是成為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用時髦的電影臺詞說:你連世界都沒觀過,哪里來的世界觀。
很多西方國家包括日本、韓國,中小學生海外體驗式游歷,都是由國家政策倡導和支持的。國際學校讀書期間的各種出國交流訪問、3-20周的互換學習、合唱團的出國比賽、環保社團的海外拓展、夏季游學、冬季體驗……一次幾萬塊錢您花還是不花?不參加學校的活動,孩子也必須要跟著家長定期出去看外面的世界。完全不了解國外的環境,怎么就敢以后送孩子過去念書呢?
大學選材的方式不同,所以傳統教育學生刷分數被批評之外,國際學校孩子刷經歷也被質疑。必須客觀的說:刷出來的分數也是分數,刷出來的經歷也是人生...
選擇國際教育,就意味著很多錢不花是不成的。到假期就當宅男宅女或者報個補習班拉倒那是不成的。這些,您都想到了嗎?
溫馨提示:國際化學校,想了解更多學校信息,歡迎點擊【預約看?!?/a>咨詢!或電話咨詢:400-9609-559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